本报武汉4月15日电(记者田豆豆、吴君)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5日对外宣布,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,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,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。
但是,短期的压力后面则隐藏着长期的机遇。
在传统露天矿山采运场景下,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工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这是刚刚落幕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场景,人机共存的一幕从科幻来到现实。
本报武汉4月15日电(记者田豆豆、吴君)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5日对外宣布,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,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,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。
但是,短期的压力后面则隐藏着长期的机遇。
在传统露天矿山采运场景下,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工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这是刚刚落幕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场景,人机共存的一幕从科幻来到现实。